首页/专业领域/知识产权/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护航,全面解析赡养老人法律义务与权益保障
发布时间:2025/04/11 作者:国樽律所

在我国,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赡养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关于赡养老人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其法律规定的深入解析。

赡养义务的界定与履行

1、住房权益的保护:老年人自有的或承租的住房,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也不能擅自改变产权或租赁关系,对于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赡养人有义务耕种或委托他人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或委托他人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确保收益归老年人所有,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或冷落老年人。

2、医疗与护理责任:对生病的老年人,赡养人应承担医疗费用及护理责任,赡养人应确保老年人有妥善的住房,不得迫使老年人居住在条件恶劣的住所,严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可能构成遗弃罪,将依法受到惩处。

3、成年子女的赡养义务:成年子女应履行对父母的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民法典中的赡养规定

1、抚养与赡养费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未履行抚养责任之父母,其未成年或无法自立的成年子女有权索要抚养费;反之,成年子女若未尽赡养义务,则无劳动能力或生活贫困的父母可向他们请求支付赡养费。

2、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赡养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已故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孙子女、外孙子女具有负担能力,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去世,这些规定旨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定赡养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法定义务;若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不因父母的婚姻状态变化而消除。

法律依据与执行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三十七条规定了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

2、赡养协议的签订:在老人的同意下,子女可以签订赡养协议,依据该协议履行赡养义务,若未签署赡养协议,则所有子女均需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且应平等分担和履行此项义务。

3、放弃继承与赡养义务:子女不得以放弃继承父母财产为由逃避赡养责任,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

1、赡养人责任的分配:子女间无约定的,多子女间应平均分配赡养义务,多子女都不愿履行赡养义务的,父母可将多子女共同起诉到人民法院。

2、社区与法律援助:对于子女不赡养问题,可以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社区协助监督,提起民事诉讼,对于儿女不尽赡养义务,老人可以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追究刑事责任。

赡养老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法律的共同努力,通过明确法律规定,加强法律执行,以及提高社会对赡养问题的关注,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尊重和关爱的养老环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