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公摊面积从香港传入大陆,历史、影响与未来挑战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1 作者:国樽律所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史上,公摊面积这一概念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影响了房屋的销售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购房者的权益和居住体验,公摊面积究竟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又是如何从香港传入大陆的呢?

公摊面积的起源:李嘉诚的创举

公摊面积的概念最早由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诚提出,在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在香港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房地产开发,他意识到,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建筑成本的平衡,有必要引入公摊面积这一概念,这一想法得到了香港政府、房地产商和物业公司的广泛支持。

公摊面积在大陆的普及:1995年的转折点

公摊面积在1995年12月1日正式在大陆实施,这一天被看作是公摊面积在大陆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公摊面积这一概念,1995年12月1日,《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的实施,标志着公摊面积正式成为房屋销售的一部分。

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公摊面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分:

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

设备间、保安室、变电室

过道走廊、公共门厅、垃圾道

共用墙体

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

这些公摊面积的计算通常以水平投影面积为准。

公摊面积的计算与争议

公摊面积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购房者来说,了解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人认为,公摊面积的存在增加了购房成本,而实际上购房者并未享受到相应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公摊面积的现状与展望

尽管公摊面积在大陆已经实行了多年,但关于其取消的讨论从未停止,公摊面积的存在确实增加了购房者的负担;取消公摊面积也可能导致开发商提高房价,从而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如何平衡公摊面积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议题。

公摊面积从香港传入大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也引发了购房者的诸多争议,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摊面积的计算和分配方式,将是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