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劳动合同法下未签合同赔偿解析,入职未签合同如何维权?
发布时间:2025/04/11 作者:国樽律所

入职合同未签订的法律责任及赔偿标准详解

在当今社会,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无疑给劳动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入职合同未签订需要赔偿吗?下面将从法律角度为您详细解析。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情况

1. 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若超过一个月未签订,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即每月工资的两倍,此赔偿从第二个月起计算,最长不超过11个月。

2. 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 :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拒绝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后解除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赔偿金,具体而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就应当赔偿其二个月工资;若满六个月未满一年的,赔偿金也应当按照一年计算;若工作年限未满六个月的,则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

二、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1. 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长不超过11个月,若劳动者入职半年后仍未签订劳动合同,有权主张过去5个月的双倍工资。

2. 经济补偿 :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按照经济补偿标准支付赔偿金,具体计算方法为: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就应当赔偿其二个月工资。

3. 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若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三、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者在主张赔偿时,需要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证明:

1. 工资支付凭证 :如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等。

2. 工作证、工作服等物品 :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事实。

3. 同事、领导证言 :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事实。

4. 其他证据 :如工作场所照片、工作记录等。

四、总结

入职合同未签订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保障双方的权益,若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依法主张赔偿,在主张赔偿时,劳动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