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严厉打击恶意讨薪,我国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2025/04/11 作者:国樽律所

在处理农民工恶意讨薪问题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明确规定,要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对于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政府将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面对农民工恶意讨薪的情况,当事人可以选择报警,寻求警察的帮助,如果包工头在恶意讨薪的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构成了威胁,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恶意讨薪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劳动者的权益,必须依法严厉打击恶意讨薪行为。

恶意讨薪有什么法律后果

恶意讨薪行为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罪名,但相关法规对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刑罚有明确规定,遇到恶意讨薪的情况,可以向公安机关提起控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节以“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的罪名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恶意讨薪可能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行政拘留,情节严重还可能会触犯《刑法》。

刑法并未规定恶意讨薪罪,只规定了恶意欠薪罪,在司法实践中,恶意讨薪行为的举证难度较大,至今尚未有因“恶意讨薪”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恶意讨薪行为,是指包工头或者用人单位通过“民工讨薪”解决工程各方合同纠纷,怂恿民工以群体性讨薪为名,施加压力,甚至阻断国道交通,以达到尽快解决工程款的目的,由“黑包工头”蓄意组织、操纵外来务工人员制造事端,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属于恶意讨薪行为。

农民工恶意讨薪行为该如何处理

在处理农民工恶意讨薪行为时,政府相关政府部门一般会以“维护社会稳定”等原因为由,要求承包商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由此可能导致承包商因垫付农民工工资导致对分包单位的工程款超付或者节点工程款超付,从而造成自身损失。

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恶意讨薪行为,我国法制正在不断完善,劳动仲裁部门也在深入调查和处理此类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恶意讨薪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也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恶意讨薪是指包工头串通部分农民工,伪造证据,虚报、冒领工资,或者煽动农民工采取激进手段要挟、勒索,超额索赔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对于恶意讨薪行为,当事人可以选择报警,让警察来处理,如果包工头在恶意讨薪的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构成了威胁,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人恶意讨薪敲诈怎么处理

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刑罚在相关法规中有规定,但“恶意讨薪”罪名未明文列出,遇到此情况,可通过向公安机关控告以寻求法律保护,公安机关可能依据具体情节,依据“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追究法律责任,此类事件在司法实践中举证难度较大,至今,尚无因“恶意讨薪”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记录。

在处理恶意讨薪问题时,我国法律并未直接规定“恶意讨薪”的专门罪名,当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针对具体行为,可能依据《刑法》中的“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罪进行追究。

农民工恶意讨薪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先报警,让警察来处理,如果包工头在恶意讨薪的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构成了威胁,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在收到报警后,会进行初步调查,若调查属实,会依法处理,恶意讨薪者可能会面临敲诈罪的刑事处罚,轻则处以罚款,重则需承担刑事责任,对受害者来说,这是法律对他们的保护,也警示恶意讨薪者应遵守法律,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当出现恶意讨薪情况时,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提起控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节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公安立案侦查,可以依照敲诈勒索罪或寻衅滋事罪追究其法律责任,才能有效遏制恶意讨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