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严守法治底线,揭秘我国逮捕程序与公民权利保障
发布时间:2025/04/10 作者:国樽律所

公民受逮捕的法定程序详解

在法治社会中,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当涉及到逮捕这一措施时,我国法律对逮捕的法定程序有着明确的规定,以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刑事拘留:逮捕的前奏曲

当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后,他们通常会首先面临的是刑事拘留,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针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一种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拘留的实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拘留的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必须是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采取,这一程序旨在迅速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行动,为后续的侦查工作争取时间。

2、逮捕的实施程序:检察院的批捕权

在我国,只有检察院享有批捕权,对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非法院决定逮捕或者检察院对自侦案件的决定逮捕,否则必须经过检察院的批准,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确保了逮捕措施的慎重使用。

3、警察抓人的程序:从提请到执行

警察在抓捕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程序,公安机关需要提请逮捕,然后由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和批准,一旦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对符合法定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有权作出逮捕决定,逮捕得以执行。

我国法律对逮捕制度的规定解析

1、逮捕的程序:拘留与逮捕的衔接

公安机关在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这一程序确保了被拘留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同时也便于家属了解情况。

2、逮捕证与逮捕令:法律文书的区别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称为《逮捕证》,而没有“逮捕令”的规定,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文件,一般由检察机关批准,公安机关应根据人民检察院的批准逮捕决定书签发逮捕证,执行逮捕。

3、逮捕后的处理:保障被逮捕人的权利

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在逮捕人时,必须出示逮捕证,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立即将被逮捕人送入看守所羁押,这一规定旨在保障被逮捕人的基本权利,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援助和通知家属,第九十四条详细说明了对被批准逮捕人员的处理流程。

公安局抓人的办案流程全解析

1、报案与立案:案件处理的起点

公安局抓人的办案流程首先从报案开始,公民、单位报案或举报经济犯罪,可以到当地派出所或直接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当面联系,或书面举报,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对报案和举报必须认真对待,立即受理,问明案情及报案、举报人的联系方式等,制作笔录。

2、法律分析:警察抓人办案流程的严谨性

警察抓人办案流程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复杂过程,从抓捕、立案侦查、审讯取证到移送审查起诉和审判,每个阶段都需要办案人员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3、派出所抓人的流程:特殊情况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派出所抓人的流程根据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是特殊情况,警察可以只出示警员证表明身份和来意就可以先带回公安机关,事后通知其家属即可,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只要当事人签名了即可,不需要通知家属,如果涉及刑事拘留,则会通知其家人,给他们准备是否请律师辩护的时间。

4、法律分析:调查与决定的流程

调查是警察抓人办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5、警察抓人的程序:提请、批准逮捕的详细流程

警察抓人的程序包括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决定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对符合法定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有权作出逮捕决定,逮捕得以执行。

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后一般需要经过的几个办案程序

1、报案:案件处理的起点

当公民、单位报案或举报经济犯罪时,可以到当地派出所或直接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当面联系,或书面举报,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对报案和举报必须认真对待,立即受理,问明案情及报案、举报人的联系方式等,制作笔录。

2、法律分析:六个程序确保公正处理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对其涉嫌的案件处理,需要经过公检法三级层层把关,以便使其得到谨慎和公正的处理,具体要经过六个办案程序,这些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报案、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3、嫌疑人被抓后的办案流程:复杂而严谨

嫌疑人被抓后的办案流程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复杂过程,从抓捕、立案侦查、审讯取证到移送审查起诉和审判,每个阶段都需要办案人员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4、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保障嫌疑人权利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5、侦查手段与破案:查明案情,追究责任

在侦查进程中,公安机关可以依职权使用各种侦查手段,包括秘密手段和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以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并查获犯罪嫌疑人,经过侦查,具备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经侦部门可以宣布破案,并制作呈请逮捕报告书移送本局预审大队审查起诉,追究犯罪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6、警察抓人的程序:提请、批准逮捕的执行

警察抓人的程序包括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决定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对符合法定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有权作出逮捕决定,逮捕得以执行。

通过以上对公民受逮捕的法定程序、我国法律对逮捕制度的规定、公安局抓人的办案流程以及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后需要经过的几个办案程序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法律对逮捕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旨在保障公民的权利,确保司法公正,这些程序的执行,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