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公司解散的法律责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公司注销后不再承担刑事责任,但责任并不因此免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司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至法人终止时消灭,这意味着,公司注销后,不再追究单位的责任,但单位的主管人员若涉及违法行为,依旧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若公司解散后清算过程中出现资料缺失,导致清算无法进行,且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清算义务人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若存在证据证明公司资产与清算义务人财产混同,清算义务人将无法以股东有限责任抗辩,而需对清算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解散后,清算组若违反清算规定,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作为清算义务人,若妨碍清算行为,同样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若股东或发起人出资不足,将面临补充连带责任。
公司解散股东有赔偿吗?公司解散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公司解散后,股东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优先偿还债务,若有剩余资产,应按照股东协议或公司章程的规定分配,若无规定,则根据出资额比例分配,但若股东有过错导致公司破产,则可能需追究责任。
具体而言,若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根据《破产法》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在偿还债务方面,应按照法定的顺序进行,支付公司清算费用;支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缴纳所欠税款;最后偿还其他公司债务,剩余财产才能由股东分配。
公司注销了还负刑事责任吗
公司注销后,是否还负刑事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法律主观角度分析,单位犯罪后注销仍需承担责任,需处以单位罚金,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原则,这符合各国刑事立法发展的趋势。
具体而言,公司注销后,不再追究单位的责任,但单位的主管人员依旧面临刑事处罚,若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造成公司无法清算,债权人可主张股东等人承担责任,若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在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可向股东主张承担债务。
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即使公司注销,责任人也需承担相应责任,在刑事法律用语中,对公司、企业,统一表述为单位,单位犯罪的,单位要承担罚金责任,许多情况下还要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公司解散清算义务人承担的责任有哪些
公司解散清算义务人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清算人和清算义务人等直接责任人员在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利益的规定了承担刑事责任。
2、清算资料缺失导致清算不能,且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的情况下,清算义务人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故意销毁或隐瞒相关财务账册的,清算义务人应对公司解散前的资产状况承担证明责任。
3、若股东未按公司章程规定履行出资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4、有限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所有的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投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将公司与股东的责任分开,即使公司财产未能全部偿还公司的所有债务,公司股东也免遭公司债权人的追索。
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具体有哪些
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注销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当、被其他公司收购、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不续、或公司内部解散等情形,主动依法进行注销处理,公司注销的法律后果是,公司法人资格终止,前提是进行依法清算。
2、公司被注销的法律后果是撤销,撤销是由有关机关在当事主体实施违法行为,达到法定撤销要件后,撤销相应的主体资格、证件等,撤销一般都具有溯及既往的效果,即行政行为撤销通常使得行为自作出之日起丧失法律效力。
3、我国公司法对公司解散的规定:公司存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合并或分立等情形时可以解散;公司解散应当及时成立清算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4、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是进入清算程序,停止营业活动,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5、股份有限公司解散后,产生以下法律后果:进入清算程序,成立清算组织,公司解散后,需依法成立清算组,进入清算程序,清算组取代原公司代表及业务执行机关,代表公司执行一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