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可以要求赔偿吗
在现代社会,名誉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无形的宝贵资产,一旦遭受侵犯,不仅心灵受到伤害,财产也可能受到损失,侵犯名誉权可以要求赔偿吗?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1、法律分析: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
当个人或企业的名誉受到侵害时,可能会造成两种损害:一是财产损害,二是精神损害,财产损害赔偿标准通常是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失来确定,因名誉受损导致商业机会丧失、收入减少等,均可纳入财产损害的范畴。
2、赔偿的依据与具体情节
赔偿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该条款明确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具体赔偿的情节包括:
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3、名誉权受损的赔偿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里的赔偿范围不仅包括财产损失,还包括因名誉受损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及开支。
4、名誉权赔偿的考量因素
在名誉权受损的情况下,赔偿金额的考量因素应包括侵权方过错、行为模式、结果、收益状况与受害者损失等多方面,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侵权人的认错态度、受害人的谅解程度等都是影响赔偿金额的重要因素。
5、法人名誉权的赔偿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名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要求精神抚慰金赔偿,但法人同样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赔偿
公司名誉权的保护同样重要,以下是对公司名誉权侵权赔偿的相关内容。
1、赔偿标准的争议与处理
在名誉权侵权案件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赔偿标准有争议,被侵权方可以考虑起诉处理,赔偿标准也由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主观裁定,侵权人还需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等法律责任。
2、赔偿标准的确定因素
侵犯企业名誉权的赔偿标准并非法定,而是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3、赔偿数额的确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赔偿数额主要根据侵害情节的严重程度、加害人的认错态度以及受害人的谅解程度确定。
名誉权受损能要求赔偿么
名誉权受损时,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以下是对名誉权受损赔偿的详细说明。
1、法律依据与赔偿方式
《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侵害名誉权的法律后果与赔偿方式,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行为,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受害人亦可请求赔礼道歉,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
侵犯个人名誉权需要赔偿多少钱
侵犯个人名誉权的赔偿金额没有固定的标准,以下是对赔偿金额的详细分析。
1、赔偿金额的确定标准
侵害他人精神性人格权的赔偿数额,将根据以下标准酌定:
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
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
2、财产损失与精神损害
侵犯个人名誉权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财产损失按照实际损失赔偿,精神损害则根据上述标准酌定赔偿金额。
侵犯个人名誉权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侵犯个人名誉权的赔偿标准主要涉及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两个方面。
1、财产损失赔偿
财产损失赔偿标准按照实际造成的损失确定,包括因名誉受损导致的商业机会丧失、收入减少等。
2、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将根据以下标准酌定:
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
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
造成他人名誉受损可要求赔偿民法最新规定不得以他人名义进行信息的...
1、精神损失赔偿与诉讼途径
如果造成精神伤害,受害人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果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
2、名誉侵权法律责任的承担
依据《民法典》,所有民事主体有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通过侮辱、诽谤等手段侵犯他人权益,如若有人违反此规定,受害者可依法寻求侵权者承担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及经济损害赔偿在内的民事责任。
3、信息网络侵权与法律协助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若受害者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存在困难,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侵犯名誉权可以要求赔偿,赔偿金额和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在维护自身名誉权时,受害人应依法维权,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