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新闻详情
开发商违约交房后,我要起诉他,法律时效期间是多久?
发布时间:2023/07/04 作者:国樽律师

如果房屋交付期限已经过去,开发商未按计划交房,买房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违约诉讼。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事人需要在反映事实发生之日起2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时效期限则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因此,如若因房屋交付违约需起诉开发商,需要及时行动。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交房的开发商发生违约,并希望追究其责任,起诉的时效存在着限制。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两年,除非法律有其他规定。根据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诉讼时效的计算起始点是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然而,如果距离权利被侵害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会保护该权利。但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的期限。此外,根据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一旦发生中断,诉讼时效的计算将重新开始。

在需要与对方打官司时,当事人需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如果权利人没有在法定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就会失去向法院请求保护权利的机会。换句话说,如果不及时起诉,权利就会失效。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两年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为何会有这样一种诉讼时效制度呢?首先,这个制度有助于推动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若权利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行使权利,而且没有合理的理由,这说明权利人并不关心实现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勤勉者,不保护懒惰者”。其次,它有利于法院解决纠纷。如果没有时效限制,取证、审查都将难以进行,古老的纠纷也就无法解决。

房地产开发商缺乏及时交房的情况在房产纠纷中非常普遍。尽管如此,很多业主依旧认为只要最终交房就没关系,特别是那些投资房产并非自住的业主。因此,他们不会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一些业主不了解起诉的时效性,认为只要想起来随时都能提起诉讼。但是,中国法律对诉讼时效性有明确规定,起诉时效自权益被侵害之日开始计算。如果起诉或维护权益,则时效性会中断并重新计算。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