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执行中止结案详解:结案后能否再次执行?”
发布时间:2025/02/15 作者:国樽律所

律师有话说:执行中止结案并不意味着案件彻底结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中止后,若具备恢复执行的条件,债权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程序。执行中止结案后,若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符合恢复执行的其他条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出再次执行的申请。具体能否再次执行,还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及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建议债权人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执行案件结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关于执行案件的结案含义,法律上的解读是:当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已经完成实际执行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结案处理时,该执行案件即被视为结案。

详细来说,执行案件结案意味着法院已经完成了执行程序中的全部工作,或者依法决定结束该案件的处理。这包括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完毕、法院通过强制措施执行完毕、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等多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止执行”与“终止执行”在法律上是有所区别的。中止执行是指因突发情况需要暂时停止对某个案件判决的执行工作,例如被执行人失踪、无法明确被执行人的财产等等。而终止执行则意味着执行程序已经完全结束。

对于法院结案,它是指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已经实际执行完毕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作出结案处理的情况。这包括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法院通过强制执行完成、双方达成和解等多种情形。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通常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由法院院长批准,甚至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中止执行的含义是什么?

中止执行是指因某种特殊情况的出现,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申请人提出异议、被申请人申诉、法院发现执行依据存在问题等。中止执行期间,执行程序并未完全结束,只是暂时停止。

当中止执行的特殊情况消失后,执行程序可以重新启动。中止执行是一种法律措施,可以在上诉或再审程序期间暂时停止执行判决或裁定,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在执行中止期间,可能会涉及财产冻结或保全等措施。

执行案件已结案意味着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已经完成实际执行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结案处理。这包括多种情形,如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法院强制执行完成等。而中止执行则是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