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个人/企业刑事/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解读我国刑法假释制度,特定条件罪犯的提前释放标准与限制
发布时间:2025/01/13 作者:国樽律所
假释制度旨在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但其适用具有严格的法定条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假释对象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需满足以下条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于累犯及特定暴力犯罪如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罪犯,则严格限制假释。有期徒刑罪犯需服刑期达到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罪犯则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这些条件的设置,旨在确保社会安全与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得到平衡。

判刑假释的条件

1、对象条件: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质条件:犯罪分子只有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危险,才可以假释。限制条件: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和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型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

2、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实质条件,犯罪分子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3、假释须满足以下法定条件: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至少已服完原判期刑期的二分之一;被判定无期徒刑的,至少已执行十三年。在监狱内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积极进行学习和改造,切实有所悔过且不存在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假释出狱的条件

1、(一)对象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国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刑罚的可能性。

2、假释是针对服刑期满的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罪犯中,符合特定条件、可提前释放的制度。其中,有期徒刑罪犯需服刑量达到原决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罪犯则需要实际服役期限长达13年且表现良好,确无再犯罪之虞者方能获得假释资格。

3、送达之后,犯罪嫌疑人就可以出狱了。

假释的适用条件

1、假释需要的条件: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法定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

2、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人;假释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一)法定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

4、法律分析: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适用假释的条件如下:(一)前提条件 假释只适用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此,对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人,不得假释。

法律规定假释条件有哪些

1、适用假释应该具备的条件有: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只有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2、论述假释的条件是: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人;假释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3、【【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一条,假释的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4、申请假释需满足以下条件:有期徒刑罪犯须服刑期满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罪犯则为十三年以上。申请人须恪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显示出明显的悔过之意且不再具有再度危害社会的风险。

5、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6、假释的主体必须是因犯罪或违法行为接受法院判决处以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服务人员,并且有期徒刑需要实际执行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需要实际执行13年以上;犯罪分子在服役期间表现良好,坦白从宽,积极接受改造,证明其自身行为,不再危害社会利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