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逐年压缩开支见成效,三公经费再降,去年同比减少解析
发布时间:2025/01/11 作者:国樽律所

成效与挑战并存

1、(1月30日新华网)无论是否存在八项规定,对审计部门而言,“三公经费”都应成为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甚至可以说是审计中的重中之重,其特殊性在于,“三公经费”通常与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紧密相连,审计“三公经费”,实际上就是对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的监督,直接关系到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

2、针对这些问题,我区迅速行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措施,纪委部门牵头,多次开展专项检查,成效显著,公款接待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接待费用显著下降。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通知》强调,党政机关应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奢靡之风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三公经费”的控制和规范,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审批制度。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政策依据

1、五年来,国务院坚决执行“约法三章”,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实现了只减不增,从实际支出情况看,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较2010年减少了近40亿元,公务接待费用压缩超过57%,公车费用也减少了近一半。

2、三公经费的支出应遵循“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国内差旅、会议、培训等各项费用,确保费用只减不增,特别是因公出国(境)经费,涵盖了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通知》再次强调,党政机关应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奢靡之风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三公经费”的控制和规范,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审批制度。

4、省财政厅根据省委部署,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确保我省“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5、由于“三公经费”与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密切相关,审计“三公经费”实际上是对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的审查,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紧密相连,一旦发现问题,必须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疏漏。

6、预算支出是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的过程,根据公开信息,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即是对预算支出的严格要求。

单位作风建设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及存在问题

1、省委迅速响应,召开常委会议,省委书记王儒林明确提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问题的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讨论,积极部署落实。

2、严格禁止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各级党政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管理,杜绝收受和分发土特产的情况。

3、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党员作风不实,理论学习缺乏热情,对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将学习视为负担;部分党员缺乏进取精神。

4、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2年12月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湖南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省委九项规定,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细则。

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之一是认识不到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是关键,个别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认识。

6、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这是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全党同志应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八项规定”四年多中央“三公”经费降了吗

1、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约法三章”系列规定实施以来,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公共资源消耗大幅减少,审计工作也应以此为目标,关注部门在人力资源、资产资源和资金资源方面的消耗。

2、三公经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当前,谎报乱消费已成为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该院狠抓作风建设和八项规定的落实,加强整改和制度建设,基层调研增多,浮夸作风减少;为师生员工解决难题增多,推诿扯皮减少;“三公”经费下降,群众意识增强;严格公车使用,杜绝公车私用;公务接待在职工食堂用餐得到严格执行。

4、试题分析:中央政策出台后,“三公”消费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高档消费品需求减少,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相应下降,因此选D。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