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权威律师网的信息显示,普通律师通常不愿意接手打假案件,因为如果处理不当,一旦案件失败,律师可能会因犯罪行为被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并从重处罚,而职业打假律师则更愿意代理这类案件,律师(lawyer)是指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辩护等法律服务的人员。
2、广东一名职业打假人因涉嫌敲诈勒索被立案调查,该事件的起因是18岁的陈之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与商家打了800多场官司,从中获利十几万元,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法院认为陈之强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犯罪,将其犯罪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徐闻县公安局已决定对其立案侦查。
3、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的张兴柱律师解释:如果打假人使用威胁、恐吓等暴力手段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索要赔偿,将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如果不是出于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或者无法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而发起的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不予受理,一些守规矩的“职业打假人”对市场消费环境起到了净化作用,有助于补充消费者个体维权的不足。
1、2021年3月16日,徐闻县公安局正式出具了拘留通知书,此前,陈之强因在成年后一年内提起800多次打假诉讼,非法获利十几万元而引发社会关注,同年12月,他被法院裁定涉嫌敲诈勒索,随后公安部门对其立案调查,什么是敲诈勒索罪呢?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手段,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2、广东男子因职业打假专挑农产品网店索赔,涉嫌敲诈勒索被立案,广东佛山的一名男子花费19元网购“土茯苓干片”,随后向商家索赔1000元,商家不甘示弱,向警方报案,该男子随即被抓获归案。
3、被刑拘的原因是涉嫌敲诈勒索,法律专家乔南认为,职业打假者与职业敲诈者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陈之强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旦打假的目的趋向利益化,社会将不再对其保持宽容的态度。
1、对于案情复杂或存在疑问的情况,建议直接咨询律师以便进行详细分析,必要时可委托律师介入维权,以防损失,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打假人并不属于普通消费者。
2、2021年12月27日,陈之强意外收到了一份来自徐闻县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这让本就焦虑的他更加紧张,原本这是一起普通的打假纠纷案,陈之强作为原告,指控珠海一家食品公司集团旗下电商销售的罐装食品无法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报告,要求商家赔偿,法院与以往一样,驳回了陈之强的诉讼请求。
3、通常情况下,普通律师并不愿意接手打假案件,因为一旦案件处理失败,律师可能会因犯罪行为被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并从重处罚,相比之下,职业打假律师则更愿意代理这类案件。
1、“职业打假人”并非普通消费者,他们以索赔为目的购买商品,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经营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支持“职业打假人”的行为,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是否将“职业打假人”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界定的消费者范畴,成为审判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2、法律分析认为,“职业打假人”通常是指以盈利为目的,故意购买问题商品或服务,并要求商家支付赔偿的人,由于“职业打假人”并不具备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属性,因此不具备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
3、职业打假人不属于普通消费者,他们多数是为了谋取利益,如果打假人能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以此为职业并无不可,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伸张消费者权益,但如果打假人恶意打假,以违法手段谋取利益,其行为将涉嫌犯罪,应受到法律的惩处。
1、职业打假人因销售涉假商品而索偿,如果没有采用暴力或胁迫等手段,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该罪行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行为。
2、法律分析指出,如果打假人因产品质量问题要求符合法律规定的赔偿金额,并不构成敲诈勒索,但如果打假人采用非法手段要求高额赔偿,则可能涉嫌敲诈勒索,将受到刑法的制裁。
3、打假人索赔是否构成敲诈勒索,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打假人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索赔,则不构成敲诈勒索;如果恶意打假,如利用假货调包真货或自带假货等方式,以购买到假货为由强迫商家支付高额赔偿,则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犯罪,应受到法律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