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涉嫌何种刑事犯罪,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可延长至37日,拘留期满后,可以转换为其他刑事强制措施,如逮捕,实际羁押期限往往比拘留期限要长。
2、若被刑事拘留,在未判决前,家属无法直接会见,但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和会见,对于治安拘留,被拘留者若得到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在羁押期间与近亲属通信或会见。
3、在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家属可以为犯罪嫌疑人委托律师,以便律师进行会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4、对于刑事拘留,必须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可能妨碍侦查,可以暂不通知,但在妨碍侦查的情形消失后,应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1、由于不清楚你朋友的具体拘留性质,如果是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一旦执行,家属可以凭合法身份证明进行探视,即使在法定节假日也可以,拘留所不放假,不必过于担心,行政拘留最长不超过15天,且拘留所的条件通常比看守所要好。
2、上午8点就可以开始探视,如果是刑事拘留,未判决前,家属不能直接会见,但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和会见,若是治安拘留,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或会见。
3、如果朋友被行政拘留,家属可以凭合法身份证明探视,不受法定节假日限制,不必过分担忧,行政拘留最多15天,且拘留所环境相对较好。
4、根据法律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的人在拘留所执行,拘留所遵循依法、科学、文明的管理原则,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会见通信等权利,会见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每次人数不超过3人,每次时间不超过30分钟,会见人员需遵守拘留所规定,否则拘留所可予以警告或责令停止会见。
1、除非无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可能妨碍侦查,否则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一旦妨碍侦查的情形消失,应立即通知家属。
2、在侦查期间,若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侦查羁押期限将从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
3、在拘捕阶段,当事人不能与家属会面,律师的作用是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
4、不论涉嫌多少刑事犯罪,刑事诉讼拘留期限最长为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可至37日,但刑事拘留到期后,可以变更刑事强制措施,如逮捕,实际羁押期限通常超过拘留期限。
1、涉嫌盗窃罪被羁押在看守所,若已由法院判决,家属可以探视,家属探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已决犯,决定在看守所执行的,可以与家属会见,具体会见方式和时间由看守所安排,通常每月不少于一次。
2、在被拘留的24小时内,当事人有权与家人见面,拘留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确立的强制手段,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有权对涉案人员实施拘留,涉及盗窃行为被拘留,可能是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
3、在刑事案件中,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警方应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关于家属与犯罪嫌疑人的正式会面时间,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在侦查阶段,为了确保调查顺利进行,可能会限制探视。
4、在刑事拘留期间,家属不得直接会见当事人,只能委托律师进行会见,了解案情,查阅案卷,收集有利证据,提供法律援助。
1、若构成犯罪,最长拘留期限为10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及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可延长至37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2、法律分析:看守所羁押期限最长为37天,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一个月内若查获犯罪证据,可报请检察院批准逮捕;若未查获犯罪证据,则予以释放,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期限不得超过七天。
3、看守所拘留期限最长为14天或37天,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拘留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对于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延长1至4日。
4、如果违法但不构成犯罪,将受到行政拘留处罚,在看守所拘留期限最长为15天,通常不超过20天,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确定的拘留期满后,当事人即可离开看守所;若涉嫌犯罪,则在看守所的时间包括刑事拘留期间、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以及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