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6月12日,备受关注的“殴打20年前班主任”案件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开庭审理,庭上,检方对被告人常太(化名)提出1年6个月至3年的量刑建议,常太的两名辩护律师为他做了无罪辩护,认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并未构成寻衅滋事。
2、虽然那位老师并未违法到可以被法律制裁的程度,但由于缺乏证据,未能对他进行法律上的惩处,但他内心深处的愧疚感,将伴随他一生,让他时刻感到不安和恐惧,常太虽然报复了,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3、网络上对此案议论纷纷,有人指责常太违背社会公德,对一个曾经是自己老师的老者施暴,但也有人为他叫好,认为这是迟来的正义,更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也曾遭受老师的体罚,内心充满了报复的念头。
4、2019年7月10日,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挑衅罪判处常太有期徒刑1年6个月,常太在法庭上表示将上诉,10天后,辩护律师前往栾川县拘留所见常太,商讨上诉事宜,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报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常太不仅在法庭上认罪,社会公众对此也形成了共识,事件已过去半年之久。
5、此前,一则老师被学生打的新闻震惊全国,一个老师被自己多年前教过的学生打了,虽然打人的学生行为错误,但被打的老师就真的没有责任吗?人做事情总有动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施暴。
1、她遭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创伤,这给她幼小的心灵和肉体带来了无法抹去的伤害,就像电影《素媛》中的主人公一样,未成年少女在遭受性侵后,如何在家人帮助下走出阴影,面对生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如果当时老师能稍微委婉一些处理问题,或者在该生情绪失控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或许就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老师却选择了冷漠,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3、无论是过去的教师体罚,还是现在的学生施暴,都应该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受到审视,一个“报复”行为能够延续20年,足以说明学生心灵所受的创伤之深,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心智,导致了错误的以暴制暴行为模式。
4、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应该及时教育和提醒学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1、2019年7月10日,“男子20年后打老师”案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打人男子常太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常太当庭表示上诉,2019年8月19日,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2、常太在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殴打老师,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引发了公愤,虽然他可能会因为入狱而感到痛苦,但他的性格乐观,很快就会忘记过去,而老师则无法忘记那尴尬的一幕。
3、被打的老师无疑存在一定的问题,否则一个本应受人尊敬的老师怎么会无缘无故被打呢?这让人感到非常悲哀。
1、根据栾川县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12月27日,该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仅微博传播受众就达到8亿多人次,教育界将此事件视为对尊师重教公德的挑衅,2018年12月20日,常太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拘。
2、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3、常太的行为可以被原谅,因为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年前,当时他被老师严厉体罚,愤怒之下,他拦街殴打老师并录下视频,最终被判处1年半有期徒刑。
4、常太在法庭上表示,老师当年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此老师当年对学生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
5、由于常太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维护,他的心结始终未能解开,最终导致了20年后打老师的过激行为,虽然事出有因,但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被提倡和支持的,特别是将打老师的视频发布到网络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学生20年后打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应当依法处理。
6、随着常太出狱,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常太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并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向老师道歉。
1、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挑衅罪判处常太有期徒刑1年6个月,常太在法庭上表示将上诉,辩护律师随后前往拘留所见常太,商讨上诉事宜,无论何种理由,报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2、当地中学和教育部门为张老师发声,表示张老师在教书过程中从未有过打人的行为,更不存在恶意殴打学生的情况,常太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如果此类事件被纵容,将导致教师人人自危。
3、有人认为张老师应该向常太道歉,但事实上,应该是常太向张老师道歉,张老师辛勤教育常太,而常太却以暴力回报,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常太在狱中应该有所反省,出狱后应该向张老师道歉,以表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
1、常太的妻子洪某表示,常太是一个正义且有责任感的人,他当时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洪某认为常太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行为不应被洗白,栾川县教体局在回应网民关于老师案的问题时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况与现在有所不同。
2、每个老师都只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而没有惩罚学生的权利,任何体罚过学生的老师,无论是否有恶意,都应该向学生道歉,然后寻求被原谅。
3、在帖子下,有常太的老乡表示,常太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与他父亲离婚,他和弟弟由父亲抚养长大,家境贫寒,在学校里,其他同学都穿得很好,而常太可能穿得比较差,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浙江创业,经济条件好转后,也经常帮助乡亲。
4、有人将常太比作死刑犯,认为他对13岁的孩子进行了严重的暴力虐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仇恨已经淡忘,见面时仍然会称呼对方为老师,退一步海阔天空,常太的三观不正,对老师怀恨在心,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5、常太和他的家人表示,他们将好好生活,不被他人的看法左右,有些律师可能会利用感情牌,但常太和他的父亲应该保持清醒,不要上当,常太的父亲应该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不要因为感情而忽视法律。
6、常太的生活方式并非艺术气息浓厚,他甚至显得有些拘谨和书生般的迂腐,但这并未影响他在艺术上的才华,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甚至被馆藏,证明了他的艺术成就,他的忧郁和谦恭并非源自快乐,而是源于艺术家灵魂的追求和艺术道路上的艰辛。